Q医疗

湖南创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认证获赞3

  • 企业地址:长沙市高新区岳麓大道西1698号麓谷科技创新创业园(B1栋)7-8楼

    联系电话:17375859636、0731-85482199

    企业邮箱:master@trasen.cn

    企业官网:http://www.trasen.cn

  • 成立时间:2006 年

    企业规模:100-300人

    注册资金:5,864.4万

    浏览次数:14795

搜索引擎 极速收录
内容推广 量身打造
品牌流量 助力曝光
想收录?联系我们

创星市域医共体管理平台其他推荐指数 5 星,同类排名第**位

产品介绍

医联体医共体

医联(共)体平台的设计目标是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放在保障市(县)域老百姓的健康上来。平台设计以健康中国的目标为参考,医改目标为支撑,老百姓满意为基础,整合市(县)域内医疗资源,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,创新医保支付模式。同时引进国家级、省市级的专家资源,针对市(县)域的实际情况,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建设,培养学科带头人及专病医生,提升市(县)域内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,改输血机制为造血机制。最终实现“大病县(市)内治、小病就近看、未病共同防”的局面。

产品特点:

多模式:多平台架构,支持医联体和医共体多种模式需求。

模块化:产品平台化、模块化、按需部署。

可视化:用户(专家、医生、患者)信息、数据全流程可视化管理。

全融合:线上、线下业务相结合的O2O模式全线融合,落地运营更高效。

更稳定:平台架构自主核心设计。安全性、稳定性、保密性兼具。

强落地:实现分级诊疗。脑卒中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管理等多产品可落地运营。

医共体内业务协同

背景分析

以中国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数据为基础,在医共(联)体内部,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,建立基层医生与专家之间的联系,提供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服务。

绩效考核

建设目标

转诊率下降;    

疾病负担减轻;

健康水平提高;

居民寿命延长;

规范医疗行为,减少医疗差错;

减少重大事件发生率;

减少过度医疗;

提高医疗机构效益;

提高医务人员待遇。

CRM患者随访系统

产品概要

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随访管理系统,集成了随访管理、健康教育、可穿戴设备、健康体检、用药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,便于医生对患者的智慧随访、人文随访、专业随访,进一步提升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,提升医生工作效率、塑造医生服务品牌。

健康脱贫

1.在新农合信息系统基础上拓展功能:

2.实现贫困人口在平台内的精确标识和动态管理。

3.实现贫困人口享受“三提高、两补贴、一减免、一兜底”综合保障, “一站式”结算。

4.确保“好政策、全落地、真扶贫”。

专家工作站

专家O2O门诊

背景分析:

依据中国医共(联)体建设需求,选择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专家工作站。在专家工作站布署云HIS、远程医疗中心、云药房、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等系统打造本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服务。通过实现云HIS系统与各医疗机构HIS系统的对接,延伸医疗服务,为患者与专家提供便捷的移动沟通平台。

产品服务:

1. 远程咨询;

2. 预约挂号;

3. 预约检查;

4. 签约用户;

5. 远程处方;

6. 远程教学。

专家远程医疗服务中心

云药房

产品概要:

依托互联网和现代物流,通过对接HIS系统对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统一管理,实现电子处方的流转和药品共享,患者通过在线专家随诊,为其开具电子处方,所需药品可通过物流直接配送到家,为慢病患者提供便捷的医药服务。

制定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

专业培训:

重大疾病培训(心脑血管、糖尿病等);

常见病、多发病的临床路径、诊疗规范;执业医师(助理)资格培训。

家庭健康教育:

培养家庭健康责任人;

建立家庭健康档案;

慢病高危个体管理(危险因素管理);

慢病防控管理;

实现健康家庭。

分级诊疗平台

专家与基层医生联合签约

产品特点:

1. 以家庭为单位的VIP健康管理服务;

2. 提供专家就诊(远程)直通车服务;

3. 指导全科医生签约服务。


双向转诊

产品特点:

1. 重心下移,资源下沉;

2. 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;

3. 小病不出村、一般病不出乡、大病不出县。

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服务平台

健康管理产品概要:

为中国市居民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,做到对健康人群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减少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,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,助力健康中国洪江示范市的打造。

急诊急救平台

通过市(县)急诊救治体系的建设,逐步完善全市(县)医疗急救网络,力争形成覆盖城乡的市、县、乡三级医疗急救网络,使得市(县)院前急救秩序更加有序,院前急救网络基本健全,全市(县)医疗机构的急诊科完成规范化建设、急救人员业务能力得到持续加强,全市(县)急诊救治能力提升,达到减少重大时间发生率、提高抢救成功率、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目标。

服务医院(top30)

发表评论期待您的独特见解

Q友评论Q友评论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,不代表Q医疗立场